当前位置:首页>专家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高质量发展与生产率重振
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提出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处于前沿的美国有较大差距,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要达到美国60%的水平,必须要下大气力重振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应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之一
中央提出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十分重要。从过去的一些经验教训来看,指标体系太复杂,就难有较强的指向性和引导性。即使要使用较多的指标,也应该确立极少数核心指标并赋予较大权重。
指标的设置和选择涉及到对发展质量的理解。高质量发展,主要应该体现为生产的效率更高、增长的普惠性更强这两方面,当然也可包括生态环境更好等方面。这两个方面,既覆盖了生产环节,也覆盖了分配、消费环节,而且便于衡量。衡量增长的普惠性,可以把人均收入和基尼系数作为核心指标,此外也可参考人类发展指数和其他指标。衡量生产效率,则应该把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一个核心指标。TFP尽管并不容易获得一致的计算结果,甚至在学术上也难以得到严谨的、清晰的解释说明,但它包含了科技进步和各种创新、管理水平和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质量等等。
如果将TFP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我国未来的发展质量并不乐观。由于更高的GDP增速往往与更高的TFP增速相对应,未来我国经济增速继续下滑,那么提高TFP增速就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将基尼系数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核心指标,提高发展质量更不容乐观,因为我国基尼系数不但很高,而且在过去几年轻微下滑之后,最近又有所抬升。总的来看,我国高质量发展之路很不平坦。
2035年中国TFP能达到美国60%的水平吗
潘恩世界表(Penn
World Table,简写为PWT)显示,2014年我国TFP只相当于美国43%的水平。许多后发工业化国家,都曾通过工业化实现了与美国TFP差距的显著缩小。日本和韩国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和经济增速“下台阶”的阶段(1980年和1991年),TFP分别达到美国的81%和60%。
如果延续目前中美TFP增速的情形,到2035年,也就是十九大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中国TFP对美国的追赶,将远远低于日本在1980年的水平,也明显低于韩国在1991年的水平。笔者预估到2035年,中国TFP只能达美国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似乎与高质量发展不甚匹配。如果将超过美国TFP水平的60%作为我国2035年的目标,那么只有当中国和美国分别以2.5%和0.76%的年均增速提高TFP,这个目标才可以实现,那时中国TFP为美国的62%,才能在2035年超过美国TFP60%的水平。
如何重振全要素生产率
我国目前GDP增速接近7%,TFP增速尚不到2%。如果GDP增速在未来十年果真下滑到5%左右的平台,那么要实现2.7%的TFP年均增长,也即要使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笔者判断,这非常困难。因此,应该趁着我国GDP增速仍然较高的时候,就刻不容缓从现在开始重振全要素生产率。
重振全要素生产率,必将是一场攻坚战。从现象来看,TFP高速增长往往是后发经济体“压缩式”工业化带来的,特别是由主导行业(主要是制造业中的一些行业)所推动的,因为先行国家几十年发展这些行业的历程,被后发经济体“压缩”到十几年甚至几年里完成,其实也相当于先行国家数年的生产率上升被后发经济体“压缩”为一年的生产率上升。认识到这一点特别重要,这可以带领我们走出“科技越发达TFP增长就越快”的误区。未来十几年里,中国很难出现新的主导性制造行业,这将是TFP快速提高的最大制约因素,所以很难指望再次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前十年那样的TFP高增速盛况,因为那时有家电工业、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主导性制造行业相继出现、轮番登场。更麻烦的情形是,当缺乏主导性制造行业时,如果原有的制造行业不能持续提高竞争力,或者出现某些政策失误,譬如误以为服务业将成为支柱而将经济资源过于集中于此,就有可能走向“去制造业化”。这是许多国家的教训。重振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繁荣,制造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经济中金融业份额不正常上升而制造业份额过快下滑,值得警惕,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TFP增速的提高就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