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日博备用网址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  | 中国财政部  | 河南省政府  | 中国财经报

首页 / 财政要闻

“契约精神”助推河南爬坡过坎

来源: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5-09-22 09:28:25

分享到:

    轨道交通改变了省会郑州市民的生活。这一便民举措或因PPP模式的加快推进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
    今年年初,郑州市发布的首批总投资1126.1亿元的32个PPP项目中,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成了“香饽饽”,吸引了众多社会资本参与。
    “郑州轨道交通3号线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把各种条件契约化,形成规范的合同,这样有利于维护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利益。”9月11日,国内一家有意参与其中的大型企业负责人吐露了这样的心声。
    这一点在我省已经得到足够重视。“国家和我省大力推广PPP模式寄意高远,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之上,还赋予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任。”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规范PPP运作,尊重契约精神应当放到首位,通过加快推进诚信建设来实现。
    重视“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说白了就是重诺守信。推进PPP模式,要求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都严格按照契约办事,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双方权益。
    在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离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100米处,有一座孩子的坟墓。最初,“孩子坟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保留”被写进契约,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7年7月,格兰特将军陵墓建成100周年时,时任纽约市市长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重新修整了孩子的坟墓,并撰写孩子墓地的故事,做成木牌立在坟墓旁边,让它作为“契约精神”的一个象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我国自古有重诺守信的优良传统,这与‘契约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PPP模式的核心要义,‘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派生的契约关系及其内在原则,是一种平等、尚法、守信的品格。”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负责人说,正是由于地方政府重诺守信,才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到我省PPP项目中。
    这一点在尉氏县PPP项目落地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新尉工业区、尉北科技园污水处理设施厂网一体项目总投资4.7亿元,曾经是无人问津的“老大难”项目。后通过PPP模式向社会发布,经过多轮磋商和谈判,终于“修成正果”,政府重诺守信让企业吃了“定心丸”,这一项目也成为尉氏县第一例PPP落地项目。“政府有信,企业方来”,谈及其中的艰辛,尉氏县县长韩治群由衷地感叹道。
    “一直以来,政府在公用和基础建设等领域处于主导地位,此前几轮政企合作也多以BT、BOT项目为主,政府是投资主体,也是强势一方,相对而言,政府信用较社会资本更容易出现问题。”多年在财政系统工作的郑州市财政局副局长石歆这样说。
    “政府改革需要抓手,PPP模式政企边界划分最清,最适合做这个抓手。PPP从根本上要求政府改变自身定位,由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项目的合作者和监督者。”省财政厅副厅长赵庆业表示,PPP项目需要政府与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合作,唯有严格按契约规则办事,才能实现多赢。
    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在大力推进PPP模式中,政府是强势的一方,需要避免政策的随意性;对逐利的企业而言,更需要用诚信约束自己。
    初秋时节,行走在九朝古都洛阳市的主街道,道路两旁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街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远处吊塔林立施工正酣,使人明显感到我省副中心城市迸发出的活力。这里,已有5个PPP项目落地,占省财政厅公布的第一批PPP落地项目的一半以上。
    “洛阳市组建了一整套运转高效的PPP工作模式,用合同明确参与各方都能够合理分担项目风险,切实保障各方权益,规范的运作促进了项目的加快落地实施。”洛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尚朝阳这样解密“洛阳经验”。
    “洛阳经验”正是对“契约精神”的诠释。在当下社会转型阵痛期,特别是利益博弈之时,“诚信”似乎更容易被忽略。
    “PPP合作模式应该建立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合同是张纸,签完随时改’,这种政策随意性必须坚决杜绝。”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高卫星说,把社会资本引进来就“变脸”,这种政策不确定性风险是PPP模式的“毒瘤”。
    “不能简单地将PPP视为‘甩包袱’或者‘变相融资’的工具,必须建立有公信力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体系,对于政府失信违约如何付出代价,应有明确规定并切实遵照执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马明华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对社会资本而言,“逐利”是他们的天性,不少企业都希望挣“快钱”。在以往政企合作失败的案例中,也不乏社会资本违背合同约定,把项目转包、分包等现象,从而为项目在后期运营和维护环节埋下隐患,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政府如何找到不急于一时利益、看得更长远的企业呢?“政府和社会资本需要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加快推进PPP项目实施。而规范、完善PPP项目合同,是使PPP项目走上法制轨道,维护参与各方遵守契约精神的关键所在。”马明华说,眼下,最重要的是加快制度建设,当务之急是尽快立法。
    对学术界这种声音,我省已经在行动,加快用法治精神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速PPP模式推广应用。
    新模式开启新征程——
    如今,我省PPP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对这种新模式,我省从一开始便从“规范”做起,让其成为“四个河南”建设的助推器。
    9月9日,鹿邑县政府面向全国发布首批10个PPP项目,涉及文化旅游、污水处理、城市综合治理、医疗卫生、道路交通和文化教育6个领域,总投资额37.95亿元。
    从我省发布的第一批29个PPP项目到第二批338个PPP项目,从省辖市逐步开展到众多县(市)竞相参与其中,我省在PPP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对这种新模式的探索也从未止步。
    “我们考虑建成后运营采取PPP模式,但其中牵涉部门较多,目前政策也不很明晰,期待政府早日出台相关政策。”在我省首个城市综合管廊项目——郑州市经开区滨河国际新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施工现场,中国建筑郑州城市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张乐华对记者说。
    事实上,郑州市已经着手启动存量资产的PPP模式,先期探索把郑州市陇海路快速通道和三环路快速化工程纳入,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方案,以进一步拓展PPP的外延,让存量资产发挥更大作用。
    “契约精神”最重“规范”。基于这种认识,我省及时转发了财政部操作指南、合同管理工作等通知,研究起草了PPP项目储备、项目评估办法、竞争性磋商文件范本。为规范运作,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2月13日,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到目前,平顶山、焦作、鹤壁、新乡、濮阳、周口、济源、鹿邑、长垣、新蔡10市(县)均成立PPP管理中心。随着组织机构的不断建立健全,PPP模式在我省稳步推进。在互联网+的时代,为搭建PPP项目申报、项目推介和信息交流平台,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建成信息发布专栏,在官网公开向社会发布。“项目库、咨询机构库、合作伙伴库、金融机构库”等“四库”网上填报系统的建立,更是让PPP项目置于阳光操作之下。
    当前,我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戮力同心全面深化改革之际,以诚信为基的PPP模式的战略布局已经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承载着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美好愿景,正成为“四个河南”建设的助推器。
    新模式开启河南发展新征程,亿万中原儿女圆梦可期。(河南日报记者王磊陈学桦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