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预算处 | 发布时间:2008-05-25 10:40:58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将2002年全省财政决算和今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2年决算情况
2002年,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提高,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决算情况也比较好。
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514.9亿元,增长17.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6.7 亿元,为预算的105%,增长22.4%;税收返还收入93.3亿元,中央基数性补助118.4亿元,调入预算外资金6.5亿元。预算执行中,争取中央专项补助93.4亿元,动用上年结余、结转收入64.6亿元,调整后全省支出预算669.6亿元,实际支出629.2亿元,为预算的94 %,增长23.7%。结转下年支出37.5亿元,当年净结余4.6亿元(主要是决算时中央补助资金)。
2002年,中央财政对我省支持力度加大,共补助我省238.2亿元,增长38.4%,是历年中央补助最多的一年。财力分配向基层倾斜,省对县乡补助增加。去年,全省县乡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县(市)财政供养人员人均财力全部超过1万元,比上年增加4176元,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有所增强,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2年省级财政总收入为96.3亿元,增长15.3%。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一般预算收入调整数为52.7亿元,预算执行中,中央调整石油石化企业所得税入库级次,治理经济环境,罚没收入下降,实际完成51.6 亿元,为预算的98%,增长21%;税收返还收入28.3亿元,体制结算收入16亿元。中央专项补助29.1亿元,动用上年结余、结转收入21.7亿元,调整后省级支出预算为143.2亿元,实际支出129.2亿元,为预算的90.2%,增长11.7%。结转下年支出13.6亿元,当年净结余0.7亿元。
2002年,全省基金收入39.5亿元,为预算的92.7%,下降17.9%;支出完成42.5 亿元,为预算的76.6%,下降2.5%。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基金收支相应减少。省级基金收入26.4亿元,为预算的86.9%,增长0.9%;支出完成26.3 亿元,为预算的80.6%,增长10.6%。
去年,全省预算外资金收入175.6亿元,下降8.3%;支出完成170.9亿元,下降10.8%。公安等五部门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乡统筹,预算外收支相应减少。省级预算外收入60.4亿元,增长4.5%;支出57.6亿元,增长8.1%。统贷统还收费公路市管收费站车辆通行费60%上缴省级,高校扩招学费收入增加,省级预算外收支规模扩大。
2002年全省和省级决算收支情况,决算草案中已做具体说明,这里重点报告以下有关情况:
(一)基本建设和国债资金使用情况。2002年,全省基本建设支出40.8亿元,为预算的81.9%,增长22.5%。其中省级基本建设支出7亿元,为预算的57.7%,增长6%。退耕还林2亿元
2002年,我省共争取国债专项资金32.7亿元,其中国债补助19亿元,国债转贷13.7亿元。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在建基础设施和部分社会公益项目,其中用于城市基础设施5.4亿元,交通5.6亿元,农林水利8.2亿元,农网改造6.3亿元,教育1.4亿元,政法部门建设1.6亿元。截止2002年底,我省国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76亿元,占国债项目总投资的93%。累计新增高速公路724公里,新增干线公路和贫困县公路708公里;完成退耕还林33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2万亩,大型灌区灌溉面积251万亩,解决了180万人饮水困难以及黄河滩区5万人安全避洪问题;农网改造一期建设全部完成,52个县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3.8万个行政村从中受益,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1 亿元;建成11个城市供水项目,新增日供水能力148万吨;建成14个污水处理项目,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54万吨;建成2个垃圾处理项目,年处理垃圾32万吨。通过国债项目投资,全省交通、水利、城乡电网、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
(二)教育、科技、农业、社会保障支出情况。2002年,全省教育事业费支出123.3亿元,为预算的99.2%,增长28.5%。其中省级教育事业费支出18.7亿元,为预算的99.4%,增长40.2%。在省级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集中资金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支持郑大、河大建设;投入贴息资金8700万元,支持高校利用信贷资金加快发展。筹措资金400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改造D级危房18.
去年,全省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7.9亿元,为预算的98.3%,增长19.5%。其中省级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支出2.9亿元,为预算的99.3%,增长35.7%。支持新建了特种功能材料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生物工程实验室被批准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实验室“零”的突破。支持省属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28个开发类科研机构全部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2年,全省支农、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林水事业费支出34.7亿元,为预算的97.7%,增长19.3%,其中省级支农、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林水事业费支出4.5亿元,为预算的97%,增长1.2%。调整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原列省级的支出反映在市县,省级支农支出增幅较低。省级集中农业结构调整资金2亿元,支持了优质粮棉油和畜产品生产基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列入全国重要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投入天保工程8991万元,封山育林5.8万亩,飞播(直播)造林15.6万亩。安排9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推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促进了绿色农业发展。
2002年,全省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61.6亿元,为预算的97.3%,增长39.5 %。其中,省级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13 亿元,为预算的94.7%,下降17.1 %。剔除2001年中央一次性安排我省关闭破产企业补助7.4亿元不可比因素后,省级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增加4.8亿元,增长58.5%。社会保障支出的持续大幅度增长,确保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到111.5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32万优抚对象享受到了政府补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建立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和大额医疗费补充保险制度,新的基本医疗保险机制初步形成。
(三)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一般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情况。2002年中央补助我省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28.2亿元。本着“三个确保”的要求,按照改革后收支增减、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人口等因素全部分配到市县,并适当向粮食主产区、山区和财政困难县倾斜,保证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进行。
2002年,中央对我省一般转移支付20.2亿元。7亿元与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配套使用,用于弥补改革后的收支缺口。其余资金根据县市财政状况,按照客观因素计算分配到县市,主要用于工资发放、社会保障以及支付到期债务等。
去年,中央补助我省社会保障专项转移支付34.3亿元。用于省级社会保障支出9.5亿元。按因素法建立数学模型,资金分配与各地财政状况、工作实绩等指标挂钩办法,分配到市县社会保障专项资金24.8亿元,促进了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所得税共享改革情况。为完善分税制体制,调节地区间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
总体看,2002年全省预算执行情况比较好。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财政支出超过600亿元,是收支增加最多的一年。应该看到,我省财政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县乡财政困难没有根本缓解,财政保障能力与各项事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政府采购规模还比较小;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对预算影响已经显现;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财政监督力度有待加强。省审计厅对去年省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审计,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一些问题已进行了整改和纠正,对个别地方和部门出现的挤占、截留、挪用、坐支财政资金问题,已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整改。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2003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各级政府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全省国民经济呈良好增长态势,经济效益水平继续提高,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财政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200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预算534亿元(不含预算执行中中央追加),其中一般预算收入指导目标312亿元。1-6月份,全省一般预算收入165.4亿元,完成指导目标的53.1%,增长25%。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增幅较高,分别增长19.6%、16.6%、16.1%。30个部门118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行政性收费收入增长30.4%。农业税入库进度加快,增长97.7%。
2003年,全省财政支出年初预算565.8亿元。执行中,加上上年结转和中央追加支出,截止6月底,调整后全省支出预算为663.4亿元。1-6月份,全省财政支出265.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0%,增长15.3%。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10亿元,为预算的36.5%,下降6.6%;支农、农林水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9.5亿元,为预算的30.7%,下降 4.1%;教育事业费支出54.3亿元,为预算的42%,增长2.3%;社会保障支出22.1亿元,为预算的33%,增长36.5%;医疗卫生支出12亿元,为预算的50.4%,增长65.5%;行政管理费支出33.4亿元,为预算的50.5%,增长20.8%。
省级财政总收入预算101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0.1亿元。1-6月份,省级一般预算收入26.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3%,增长9.8%。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1.3亿元,为预算的54.7%,增长21.1%;营业税8.8亿元,为预算的53.3%,增长7.7%;企业所得税7.3亿元,为预算的55.6%,增长12.1%;行政性收费收入4.1亿元,为预算的46.2%,下降1.4%,主要是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行业减免行政性收费,影响省级收入较多。
省级支出预算为101亿元。执行中,加上上年结转和中央追加支出,截止6月底,调整后省级支出预算为146.1亿元。1-6月份,省级支出完成69.6亿元,为预算的47.6%,增长9.6%。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1.4亿元,为预算的60.2%,下降45.8%;支农、农林水和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5亿元,为预算的17.1%,下降36.6 %;教育事业费支出 8.1亿元,为预算的43.5%,下降19.5 %;社会保障支出12.1亿元,为预算的69.4%,增长83.9%;医疗卫生支出1.7亿元,为预算的44.5%,增长24.4%,主要是防治非典支出增加;行政管理费支出2亿元,为预算的49%,增长26.1%,主要是增发能源补贴个人经费增加较多。非典疫情给有关部门确定专项支出项目造成较大影响,致使基本建设等专项支出下降,增大了下半年支出预算执行的压力。
分析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经济发展为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1-5月份,全省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45.5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3.5%,提高16.1个百分点。盈利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亏损企业亏损额明显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加快。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来自企业的税收大幅增长。1-6月份,安钢、安彩、双汇等重点企业入库所得税分别增长27.3%、188.9%、130.4%。来自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的税收分别增长39.6%、33.3%。
二是强化征管保证了税收均衡入库。各级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多元化申报,保证税款及时入库。派出督导组,逐市督促依法组织收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清查漏征漏管户。建立收入分析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跟踪收入变化趋势,掌握收入组织工作主动权。上半年,各项税收收入进度与时间进度基本同步。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这是多年来没有的。在受非典疫情影响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
三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了农业税征收进度。除烟叶收购环节外,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完善农业税征管办法,提前拨付补贴资金8亿元,支持安阳等5市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对农民售粮直接补贴改革,对农民补贴实行“即征即补”抵顶农业税;其他13个市继续实行保护价粮食价内补贴政策,对以现金交税的农民凭售粮卡给予补贴。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受到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普遍欢迎,激发了农民纳税的积极性,现金缴纳农业税的比例提高,加快了农业税的入库进度。6月份入库农业税22.8亿元,同比增加11亿元。
四是采取果断措施有力保障了防治非典支出。防治非典支出是今年预算执行中遇到的突发性支出。果断决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省、市、县一律停止零星追加,挤出财力安排非典防治经费。截止
三、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展情况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结合河南实际,省委、省人大要求2003年省市两级全面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省级上半年开始实施。省政府制定了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决定
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建立、两直接”,即建立省级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实现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银行账户。改革不改变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地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收缴和拨付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财政管理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基础,也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省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作为今年我省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中,着重把握了以下几点:
(一)把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基础。改变预算单位自行开设银行账户存储财政资金的办法,财政部门分别开设国库存款账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等,建立省级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零余额账户日常不存储资金,支出时先由代理银行垫付,再由代理银行向国库账户或财政专户清算。财政资金在实际支付前不流出国库账户和财政专户,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财政资金在体外大量沉淀、闲置的问题。
(二)把规范财政资金收缴和拨付程序作为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收缴方面,取消征收单位收入过渡户,由缴款人或征收单位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财政支出不再逐级拨付,工资、政府采购资金和部分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到供应商或收款单位;单位零星、经常性的小额支出,由单位在规定的额度内从单位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或办理转账。改革后,财政资金运动方式由上、下楼梯变为上下电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环节多、效率低的弊端,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三)把建立国库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作为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省级财政城域网,开发先进的国库管理信息系统,财政、人民银行国库、代理支付业务的商业银行、预算单位之间资金申请、支付、清算全部实现网上操作,可以对省级所有预算单位预算指标、资金支付实施即时管理,为财政收付信息的及时、准确、安全传递创造了条件,也为省级全面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把建立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保障。为强化制度约束,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银行支付清算以及支付凭证管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和办法。按照改革要求,对财政部门内部工作流程重新调整和规范,建立了新的以网上运作为主的资金拨付、审核、监督制度体系,为用制度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和高效奠定了基础。
(五)把强化服务放在突出位置。针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举办专业培训班,帮助单位熟悉改革政策和系统操作技术。公开招标采购终端设备并上门安装,设立热线电话,24小时值班,随时进行政策和技术咨询。成立应急服务小组,随时上门服务。这些措施的实施,加深了大家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改革的主动性,为改革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六)妥善处理预算单位现有银行账户、资金。按照“清理规范、划断管理、逐步撤销”的办法,依据去年账户清理情况,凡符合规定的账户暂予保留,账户上所存资金,应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立即上缴;属单位经费结余的,仍归单位继续使用。保留账户上的资金只出不进,账户原则上在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
四、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努力完成全年收支预算
分析下半年预算执行,非典疫情对财政收支影响不容忽视。收入方面,对受非典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行业在5-9月份减免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2项政府性基金和调整部分税收政策,据测算,直接影响全省财政收入7.4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亿元,行政事业性收费3.2亿元,基金收入2.2亿元。随着非典对其他行业潜在影响的逐步显化和优惠政策的落实,将进一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支出方面,除已经增加的支出外,下半年,疾病控制中心建设、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等还需要增加支出,加上因非典疫情影响而导致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控制支出难度加大。分析全年形势,可能出现收入增长前高后低、支出增长前低后高的局面,在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比较积极、支出预算打得较满的情况下,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保持收支平衡压力很大。
为圆满完成2003年预算收支任务,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正确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运用财税杠杆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认真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解决企业办社会等相关财政政策。规范完善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贴息资金、农业结构调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省产业发展方向的各类企业和投资项目加快发展。落实有关财税政策,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加快国债、基本建设、教育、科技三费、农业、水利等专项支出进度,凡确定的项目,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充分发挥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继续跟踪分析非典对财政收入影响,及时把握税源变化情况,加大重点税源征管力度。加强零星税源征管,堵塞跑冒滴漏。严格依法治税,除国家和省规定优惠政策外,严禁借抗击非典之名擅自出台税收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加强和规范农业税征收工作,依法清收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形成的农业税尾欠。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管理,及时收缴国有股股利及国有资产转让收入。改进和完善土地收入征管,防止土地资产流失。研究探索市政公用设施通过产权转让、拍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的新途径。
(三)严格支出管理,保证重点支出。按照 “两个务必”的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省、市、县继续停止零星追加。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工资、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努力按国家统一标准发放干部教师工资。严禁通过缓发工资筹措建设性资金,或将工资发放与财政收入挂钩等。全面推行乡镇干部工资财政统发、银行代发。强化征缴,规范支出,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时领到保障金。加强非典防治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严禁截留、挪用和损失浪费。
(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全面落实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合理运用农业税减免政策,确保改革后农民“户户减负”。改进农业税减免方式,及时兑现到户。加强涉农收费管理,全面实行收费项目、标准公示制度,严禁搭车收费。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就学、计划生育指标审批、农村结婚登记、农民建房等方面乱收费的专项治理。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管理政策,防止把“一事一议”筹资变成农民负担的固定项目。今后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用于村级补助的转移支付实行单列,补助指标确定到县,控制到乡。完善村级经费管理,确保村级五保户供养、村干部补助和村办公经费三项费用开支。继续加强对农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工作,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五)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认真分析债务形势,加强政府债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强化偿债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清理现有债务,严格按照“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明确还款责任。举借新债要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慎重举债。明年起,省、市、县三级都要对到期债务制定还款计划,安排偿债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增强财政应对偿债高峰能力,防止政府债务冲击正常预算执行。
(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宣传,研究探索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和财政支出范围,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全省“金财工程”建设,实现财政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的根本性改变。大力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工作,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03年预算收支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财政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